【转载】企业家校友助力本科教学再出发,《制造工程管理基础》课程第二季圆满完成

2025年度,机械工程学院1994级校友、大连天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煜再度回到母校,作为学院的特聘企业授课教师担任《制造工程管理基础》课程主讲,带领2022级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61名学生一同学习探索,共赴智能制造行业前沿征程。

历时数年精心打磨

课程教学内容迭代升级

image.png


张煜校友在总结去年授课经验的基础上,围绕顶级工科人才非技术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设计进行优化升级,充分发挥从事制造业企业的行业经验积累优势,采用案例教学,反转课堂等多元化教学模式,继续融入智能制造产线、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各种场景的落地应用等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实践性与前瞻性。


image.png


本年度课程继续开展“企业行”这一特色实践环节,2月25日,同学们走进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大工机械系1991级校友、大重港机事业部副总经理白景利为同学们对大连重工装备做了详细介绍。集团技术人员带领同学们深入参观各生产车间,近距离观看已完成装配的大型复杂装备,体会制造企业对“大国重器”的重要支撑。


image.png

image.png

4月9日,师生一行前往大连丰和工业有限公司、大连四方电泵有限公司开展调研。企业负责人从企业文化、主营方向、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带领同学们参观制造工厂,安排资深专家作研究报告分享。同学们表示参加课程企业行受益匪浅,获得了与企业一线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机会,了解企业技术难题,锻炼了借助专业知识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队致胜!

精益求精完成课程项目作业,实现新突破

课程考核环节设置了期中、期末两次大作业汇报。期中作业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创新型产品的立项报告,提出产品的设计创意并进行科学论证,争取获得立项支持;期末作业则聚焦企业实际课题,通过调研诊断与技术设计,给出可执行可落地的产品及方案,紧密对接企业需求,推动达成项目的实际合作。课程实践环节的训练全面提升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强化了研究和解决制造行业产品问题的思维模式。

4月16日,课程期中作业汇报如期进行,各小组汇报人依次上台展示了高空幕墙玻璃清洁机器人、低空飞行器、智能健身眼镜等极具创意的产品设计。评委老师普遍认为,本届学生的汇报质量较去年首届有明显提升,作业水平超出预期。各组同学能够充分发挥团队力量,互有分工、密切配合,对方案细节反复讨论打磨直至深夜,用实际行动诠释“团队致胜”的理念。最终有4组项目作品获得评审委员会通过,予以立项。

image.png


9月6日,课程迎来期末作业汇报,张煜校友特别邀请了丰和大连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朴万善、生产部部长赵强、大连四方电泵有限公司技术顾问王明伟教授以及课程负责人刘新教授担任评委,学院副院长马广义教授线上参会指导。各组同学从研究课题的方案设计、应用场景分析、预算规划、ROI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汇报,有的组还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排产系统框架搭建、视觉识别模型建立等工作,完成水准令评委们赞叹不已。与会专家对各组的项目完成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结合实际对企业需求对接、方案可行性等提出了指导建议。专家们表示,同学们能积极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开展调研,经过团队成员共同研究分析,给出一套完整的项目解决方案,有效历练了解决企业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image.png

image.png

课程负责人刘新教授在课程总结中指出,从课程搭建到完成两年教学实践,企业家校友全程深度参与,这门课程独特的校企共建教学实践考核模式为全国首创。作为本专业唯一一门顶级工科人才非技术能力培养的课程,就是要带领同学们走进制造业企业,理解智能制造在企业应用中的重要内涵,经过课程的学习后能够站从企业角度理解产品设计思路,学习企业管理的决策智慧,领悟商业运营模式的精髓之处。同时,他也鼓励同学们要带着对智能制造的思考持续学习提升,不断强化问题研究分析、沟通协调管理、技术革新创造的能力本领,早日成长为制造行业亟需的复合型优秀人才。



发扬校友情怀回馈母校

助力特色智能制造工程训练体系建设

回顾这门课程的建设初衷,张煜校友表示,希望学生们既夯实智能制造专业基础,同时能掌握制造工程管理的核心技能,在智能制造领域逐渐成长为具备企业家精神的高级创新管理人才,为中国制造的战略升级贡献智慧。经过两年的课程实践,校友企业家反哺母校、助力本科教学的标杆案例在校友会中反响热烈,为在校生提供了宝贵的行业认知与经验。这一合作模式有望形成良性循环,吸引更多校友参与其中,通过多种方式为母校贡献力量,持续支持学校发展。

image.png

凭借多年来深耕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张煜校友观察到,现代工程训练的意义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机械技能传授,应更加注重系统思维构建。张煜校友带领团队与学校共建工业互联网实训基地,将智能产线调试、智能工厂商业闭环、产品智能设计等真实产业场景嵌入教学,使得该智能制造场景能同时适配本研学生教学与科研的进阶需求。在2025年暑期举办的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中,来自多所高校的师生参访工程训练中心的智能制造产线,深度体验下单定制版印章的制作过程,张煜校友全程陪同讲解,让师生们直观了解到AI赋能的实训教学场景。

image.png

这种将校友产业经验与母校情怀有机融合、协同学校发展构建的产教综合体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可推广、易复制的高等工程教育产教融合有效路径。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建设,推动技术、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将企业一线生产运营管理经验融入专业教学,拓展同学们对专业领域的认知视野,走出一条具有“大工机械”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道路。






上一篇:工创赛收官|智能制造产线带来实训教学新范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