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双冠闪耀 | 天翼助力大工学子问鼎全国工创赛与机器人大赛!

近日,全国两项顶级大学生工程创新赛事相继落幕,由我司深度参与和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共建的智能制造实训平台结出硕果,学生团队表现惊艳,捷报频传:

双冠加冕,充分验证了我司与大连理工大学以智能制造产线为依托的产教融合模式,在培养面向未来的新工科创新人才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


产教协同:打造真实工训场景与创新摇篮

成功的背后,是强大的平台支撑。

我们为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打造的 “智能制造产线”及其“自主设计与虚拟调试实践教学平台” ,将真实的工业场景和工程管理经验融入教学环节,成为了同学们创新实践的强大摇篮,集虚拟仿真、产线设计、机器人控制、算法开发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了从“虚拟世界”的数字化建模到“物理世界”的实体机器人调试的全链条实践环境。

董事长张煜作为《制造管理工程基础》课程的客座教授,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生产系统优化方法及数字化产线建设经验带入课堂,为学生构建了涵盖设计、仿真、生产、管理的全链条知识体系。


双线突破:虚拟与实体赛场同时问鼎

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

在工创赛中,两支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参赛团队在智能制造赛道中双双斩获全国特等奖,分别荣获冠军与第六名的优异成绩。

image.png

其中荣获冠军的是由智能制造专业耿思睿等同学组成的团队,利用课程中所学的虚拟仿真技术与产线优化知识,开发了“基于V轴的虚拟仿真建模系统”。该项目深度融合了五轴数控加工、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其创新性和出色的应用前景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认可。

image.png

另一支参赛团队的"智能制造产线设计"凭借先进的产线规划与创新设计,荣获全国特等奖第六名,展现了我司共建教学平台在产线设计与优化方面的强大实力。

“答辩中,企业专家提出的关于用户需求和产品差异化的问题,正是我们课程中反复强调和训练的重点。”耿思睿同学表示,产教融合课程所培养的系统思维和产品意识,是他们脱颖而出的关键。

image.png

该项目在全国总决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工程场景数字化方向冠军,充分体现了我司与高校合作模式的成功——通过共建课程、共建平台、共育人才,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这种基于真实问题、真实场景、真实需求的教学与训练模式,让学生不仅掌握技术,更理解技术如何落地、如何创造价值。


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人形机器人专项赛)

在机器人大赛中,由未来技术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等本科生组成的 “ru8ikACY” 团队,在王飞龙老师指导下,同样基于上述智能制造产线平台进行开发。

团队成功应用WBC-MPC人形机器人控制算法,结合精准鲁棒的视觉识别技术,让机器人出色完成了复杂地形运动控制、自主导航与避障、物流分拣等多项任务,展现了极高的技术完整度,最终以并列第一的成绩夺冠。


image.png


融合赋能:产教融合模式的系统性胜利

两项冠军,一虚一实,相辅相成:

智能制造冠军,体现了在数字化设计、系统建模与前沿工程思维上的深度。

实体机器人冠军,体现了在算法创新、智能控制与集成应用上的高度。

这充分证明,我司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的产教融合模式,不是单一技能的培训,而是旨在培养学生完整的创新链能力——从概念设计、虚拟验证到实体实现、系统集成。这种能力正是未来智能制造领域所需的核心竞争力。


展望未来:共创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新范式

双冠成绩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新起点。证明了“专业课教学+工程训练平台+创新项目实践”三位一体育人机制模式的巨大成功。

我司将继续深化与大连理工大学的战略合作,持续将最前沿的工业技术、管理经验和工程案例注入教学环节,共同打造智能制造领域产教融合的新标杆,为行业输送更多“既懂技术又懂工程、既会创新又能落地”的顶尖人才。

成就学子,就是成就未来。我司将继续秉持“深耕教育、赋能产业”的理念,与高校携手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的高层次智能制造人才,为行业发展和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上一篇:第二期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创新平台闭门会纪实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