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成立时间

50

每年新增客户

150

制造业领域IT/IE专家

1410

深度经营战略合作企业客户

关于我们

ABOUT US
大工翼云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聚焦行业标杆引领技术赋能

大工翼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是大连理工大学洛阳研究院与大连天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高科技公司,历经20年沉淀,凝聚了一批在数字化工厂转型领域有着深厚功底的实干型专家和大量客户群体,其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工厂平台系统,已经在超过1000家制造业企业得到深度应用。目前在大连、青岛、淄博、洛阳、苏州、珠海等六座城市设立独立公司或分公司,分别面向东北、山东、华北、中原、华东、华南地区进行技术研发、业务拓展、人才建设和系统交付。 大工翼云的数字化工厂系统聚焦于装备......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痛点

PAIN POINTS
A 缺方案,不敢转

中小型实体企业,缺乏具有专家深入调研后落地规划的,具有因地制宜的个性化前瞻性方案,并且能够让企业中高层 管理者信服、豁然开朗,统一思想,明确方向。

B 缺技术,不会转

中小型实体企业,在实施数字化转型时,企图通过引入外部几个成品软件就能包打天下的思路是错误的,不现实的,但 自己苦于没有专业的系统技术、也不具备团队环境,导致转型起来困难重重。

C 缺数据,不能转

面临着在转型过程中,缺乏企业内部数据的汇聚,缺乏数字化扫描诊断,缺乏有的放矢的解决之道。即使有数据,也 缺乏有效的分析和使用方法。而另外一种缺乏是指缺乏行业数据予以指导,对比和分析。

D 缺资金,不愿转

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压力,以市场、订单和关键人才为主,很难有资金或者充足预算来完成数字化改造。

E 缺方向,转不对

制造业门类很多,千差万别,如果不能在垂直行业内获得深度转型成功的经验,如果方向选择错误,在一条被验证行 不通的道路上持续摸索,对企业原本紧张的财力、物力是极大浪费,关键是耗费大量的时间。

F 缺人才,转无力

实体企业内部最缺乏的是数字化转型领军人物,以及围绕领军人物的核心应用团队,即懂业务又懂IT,而且能够深度沟 通,获得团队信任,否则规划好但落地困难。

G 缺执行,转中止

实体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质疑层出不穷,中途受到挫折的案例比比皆是,太多的数字化转型犹如鸡肋,食 之无味,弃之可惜。距离当初设想的收益性,大打折扣,甚至以放弃告终。

解决方案

SOLUTION

智能制造领域多年的积累

软件机器人“小翼”在数字化工厂各环节得到广泛部署
  • A

    双一流工科大学校企联合,掌握前沿科技及理论支撑

  • B

    长期扎根一线企业实践,具有丰富的数字化转型成功落地经验

  • C

    技术支撑与业务支撑双螺旋迭代

  • D

    平台产品、行业应用、客户个性化定制的高度融合

公司新闻

NEWS CENTER

经典案例

CLASSIC CASES
联系我
大工翼云负责人向老学长作机械学院《制造工程管理基础》课程汇报_大工翼云

大工翼云负责人向老学长作机械学院《制造工程管理基础》课程汇报



1月12日下午,大工翼云负责人向大工老学长作机械学院《制造工程管理基础》 课程汇报。

#课程汇报1月12日下午,大工翼云负责人向大工老学长作机械学院《制造工程管理基础》 课程汇报。


该课程是大工翼云与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学院的战略合作之一,张总作为特聘讲师为机械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的同学授课。

《制造工程管理基础》作为必修课安排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围绕制造业的经营与管理基础知识。课时:32课时,2学分。该课程是针对学生非技术能力的定向培养,希望达到工程与社会能力、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沟通、项目管理、价值观等多方向的提升。

课程特色:采用16节课(8次)是上课,16节课(8次)是开放式教学,翻转式课堂,采用学生分组讨论,发表主旨演讲等方式进行。在制造业管理基础知识传授与融汇贯通的反转教学中,达到培养学生非技术能力的目标。


图片3

董长海老师等三位老学长,对课程的设立,予以充分的肯定,认为这是大工的创新,机械学院的创新,紧密围绕贾校长提出的教学创新改革迈出的关键一步。

学长们建议张总,从教学角度,以企业众多案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案例比对理论,指导学生实现五品转换,以商品为目标,作品-试品-样品-产品-商品,实现市场导向,将技术转化为商品,用自己走过的路,协助提高学生的职能技术。

同时,探索与学习同步的嵌入式过程评价,在评价指标中鼓励有理有据的表达疑问,鼓励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真正实现实践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作为从实践中走出的课程,学长们希望张总多用生动的案例,与传统老师形成差异化教学,把工业领域最新的、最前沿的技术分享给学生,起到引领性作用。

同时老学长提出宝贵建议: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应该发动校友会,以校友为核心的制造业企业的能量,公开征集企业课题,学生在选择项目时,增加适用性,实用性,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而且千人千任务,不重复,设计选题面向社会、企业公开征集。学生自选课题,同时也打开了毕业生的就业通道,打开企业选择人的渠道,实现多方共赢。


图片4.png

《制造工程管理基础》 课程的开展,是大工的课堂教学创新探索面向知识、能力、素养培养的课堂的最新教学方式。企业与学校互动实践创新课程,促进学校教学“走出去,请进来” ,缩小目前工科生与社会需求人才的差异,为“四领“人才快速成长必要的课程补充,提高学生智能制造专业领域必备的能力素养,真正成为学术引领者、社会领导者、行业领军者、工程领创者。






上一篇:大工翼云负责人受邀参加机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连理工大学)举办的“面向智能制造的实验项目建设研讨会”下一篇:2024新征程——中复神鹰与大工翼云继续深入合作